通訊員 張敏 記者 詹葉青
從家出發,步行不超過15分鐘,休閑、生活、購物等需求均可滿足,這就是邗上街道五里社區打造的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,不僅暢通了城市經濟的“微循環”,也給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。
堅持以人為本規劃社區生活圈。五里社區位于邗上街道中心區域,交通便利,轄區有來鶴臺廣場商圈、大潤發超市商圈、望月路美食街步行街商圈、三盛廣場商圈,還有醫院、銀行、學校等多家企事業單位,居民區內有醫務室、農貿市場、便利店、菜鳥驛站、理發店、縫補店、早餐鋪等,居民生活相當便利。社區“社服中心”智慧服務小程序接入商鋪等線上功能,社區便民中心提供便民查詢、充電寶、社區活動等服務,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,滿足居民在15分鐘內的“一站式”需求。
廣泛征求意見建設“幸福圈”。五里社區廣泛征求意見,暢通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,提升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能力,激發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。美琪萊福苑樓間距較窄,再加上樹木枝葉茂盛,不少住戶太陽光照時間很短,衣被晾曬受到影響。經意見征詢,居民希望能在萊福苑中心廣場統一安裝新的公共晾衣架,滿足居民需求。社區隨即召集網格長、居民代表、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協商,最終安裝了新的公共晾衣架,滿足了居民愿望。萬鴻城市花園老年人活動中心成立多年,乒乓球室、舞蹈室一直沒有安裝空調,且舞蹈室空間封閉,沒有外開窗戶,只有通走廊的門。隨著參加活動的老年人日益增多,活動室空氣不流通,因此老人們希望能夠安裝空調。經過社區、物業、居民代表協商,在乒乓球室和舞蹈室各安裝了一臺空調,給老年居民創造了舒適的休閑健身環境。通過不斷改善便民環境,五里社區把便民生活圈真正建設成為居民“家門口”的“幸福圈”。
服務特殊群體擴大“服務圈”。困境兒童、失獨家庭、空巢孤寡老人是社區服務的重點關注對象,也是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是否真正便民的試金石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,五里社區為200多名特殊群體居民提供日常保潔、助殘助浴、物品代購等10多項服務。居民朱先生2017年在美琪小區里開了間美發店,他按時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;美琪小區南門的榮芳縫紉店,為社區空巢孤寡老人提供免費縫紉服務……予民便利,讓他們熱愛這份工作、熱愛這個生活圈。
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節省了時間、縮短了距離,更加深了情感、安頓了身心。隨著五里社區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建設的穩步推進,居民越來越感受到其帶來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滿足感。